新闻中心
清华大学/哈工大/武汉理工大/华中科技大/南京工业大学五大高校盛装参加:2019深圳国际锂电技术展览会
2019-10-15 11:35:42
清华大学、哈工大、武汉理工大、华中科技大、南京工业大学五大高校盛装参加IBTE深圳锂电展,欢迎莅临参观。
清华大学,展位号:8C58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国内较早开展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致力于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相关的工程科学问题研究,基础创新研究,及产业中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学科交叉与综合,以材料化学为核心,通过多学科协同创新,开展材料化学及材料化工的应用基础创新研究和产业化技术研究,以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长寿命、可靠性的问题。还开展了电池安全性可靠性评估技术,电池成组一致性的研究。帮助企业掌控技术方向,协助企业培养人才。目前拥有近1000平米实验室,发表SCI论文3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320多项,出版专著5部。10多项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哈工大,展位号:8C55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化学工程系隶属于化工与化学学院,建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化学)专业,该专业成立于1962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电化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本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点。1982年在我国首批建立硕士点,2000年建立博士点。建有新能源转换与储存关键材料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化学电源与金属电沉积省级重点实验室。迄今已培养本科毕业生2000余人,硕士生400余人,博士生200多人。现有教师25人,包括教授13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在化学电源和表面处理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培养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和管理骨干。
武汉理工大学,展位号:8C57
武汉理工大学纳米重点实验室,依托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成立。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麦立强任主任。世界著名电化学专家Donald Sadoway教授、中科院院士赵东元教授、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刘俊研究员任学术顾问。实验室主要从事纳米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包括新能源材料、微纳器件等前沿方向。拥有X射线光电子能谱、二维面探XRD、SEM、针尖增强激光拉曼-原子力显微镜连用系统、电子束光刻系统、半导体特征分析仪等一系列先进仪器设备。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际合作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近30项。
动力与储能电池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率先开展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的研究。主要从事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工作,涵括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锂硫与锂空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承担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科技部“863”专题和重点课题、科技部和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中德电动汽车、中英储能电池)等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研究成果在华为、宝武、万润等企业获得应用。实验室秉承“又红又专,能文能武”等理念,培养了上百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博士毕业生80%以上赴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等名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已有10人成为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展位号:8C59
南京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7年6月。学院在校本科生千余人,设有两个系(新能源科学系和能源工程系)、三个本科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能源与动力工程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学院专任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组部“千人”2人、中组部 “青年千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学院教学科研用房50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学院还拥有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江苏省高效工业节能装备工程技术中心、电化学储能研究所等各级科研机构(中心)5个。我院在能源领域的科研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了业界公认,为进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做出重要贡献。学院硕博研究生百余人,已形成了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从本科生到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联系我们

展商中心
电话:
+86-21-61170511
邮箱: heli@heliexpo.cn